--黄州区民营经济信息服务网
首  页 商会概况 参政议政 政策法规 会员风采 经济信息 党务公开 招商引资 学习交流
文章搜索
  通知公告 更多>>
  会员风采
  党务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信息

以提高就业质量来强化经济发展质量

发布时间:2010-11-23 21:41:39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浏览:67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而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从过去单纯强调扩大就业数量向扩大就业数量和提高就业质量并重转变,并把提高就业质量放到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包容性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之举。
  
  高就业率不等于高就业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数量快速膨胀相比,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显然要慢很多。这其中,就业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即使是人口流动频繁的农村,其失业问题也不严重。数据显示,农村青年失业率甚至要比城市青年失业率还低得多。虽然我国没有公布能够和国际接轨的调查失业率,但从相关部门透露的信息来分析,我国的调查失业率也不如一些人猜测的那么高,我国的失业程度远不如当今的欧美诸国严重。
  
  但是,高就业率并不意味着高就业质量。具体来说,我国就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者工资水平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是劳动力贡献的价值体现。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而言,相对于对GDP增长的巨大贡献,他们的报酬水平明显偏低。我国劳动者报酬总额占GDP的份额,已经从1983年56.5%的峰值持续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0%,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要低10多个百分点。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劳动者对工资的满意程度有时候并不取决于其绝对水平,而往往是其相对水平,即同等生产率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严重地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收入分配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城乡差距,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3.33比1,考虑到各种福利差距,这个差距可以达到6比1或更多;行业差距,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其他金融业为3.0倍,航空运输业为2.6倍;地区差距,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1992年的0.15扩大到2007年的0.21。
  
  三是就业歧视问题严重。就业歧视是就业质量不高的表现。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有许多表现形式,最典型的如性别歧视。根据有关学者200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城市中女性的平均工资比男性低30%,而且女性被解雇的几率更大。身份歧视是一种因户籍制度分割导致的制度性歧视,农民工群体则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目前,2.3亿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队伍的主力军,但他们普遍工资水平低下,而且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有近90%的农民工存在超时工作的情况。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他们的工资水平仅比当地最低工资略高,比当地城镇职工普遍要低20%以上。
  
  四是就业岗位不稳定,跳槽现象频繁。据一家权威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调查统计,目前我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工作一次,一生中至少要换7次工作。另据统计,营销、房地产、广告等行业跳槽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广告行业的人才流失率约10%,大约每人平均一年跳槽一次,营销和保险行业最高,每年达到了30%,房地产大约在10%-20%之间。
  
  五是工作环境差,工伤事故率高。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工作场所的环境建设和安全保护,对劳动者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仅在采矿行业,目前约有100多万矿工患有尘肺病,而且每年还在以1.2到1.5万人的速度增加。我国安全生产的指标,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生产亿元GDP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10倍,工矿商贸10万人事故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2倍多,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的5倍多。
  
  六是社会保障不全面,保障水平不高。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很大的进展,但保障覆盖面不全、保障水平低下的现象仍很严重。据估算,即使不计失业保障,保障资金的需求至少在10万亿,而目前全国各类社保基金积累额大约为2.5万亿元。
  
  在我国,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低素质劳动力群体,高素质劳动力群体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的困扰。
  
  比如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他们的就业质量急剧下降。2010年共有630多万大学毕业生,但初次就业率仅为70%左右,也就是说有30%近200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形成一群群“蚁族”。
  
  即使是有令人羡慕工作岗位的白领阶层,也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巨大、生活负担沉重的现实困难,由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
  
  就业质量不高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
  

  就业质量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意味着更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优厚的社会保障和更高的福利水平等。它能够带给劳动者更高的生活水准、更多的社会尊重。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提高就业质量和实现体面就业有共通之处。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实现体面就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
  
  就业质量不高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害是多种多样的。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导致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就业质量不高压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环境破坏严重。
  
  就业质量不高还是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的重要根源。在我国,消费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腿。究其原因,就业质量不高导致的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缓慢,社会保障水平低,压抑了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就业质量不高的重要体现。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大约在3.5亿左右,平均年龄为36.6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0%左右;每年新增的1000万就业人口中,60%为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的农民工。在劳动力队伍中,技术工人更为紧缺。
  
  据统计,当前中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仅占所有城镇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则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而发达国家的这两个比例分别是50%以上和30%。
  
  劳动力素质低导致我国创新能力不足。有关研究显示,每年我国的新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只有10%左右,而欧洲国家是35%到40%。我国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而且在所有的企业中,只有0.03%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2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水平。不仅如此,劳动力素质低下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我国产品合格率长期徘徊在70%左右,残次品率居高不下。
  
  就业质量不高还容易引发劳资关系紧张,加剧劳资冲突。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劳动争议当期案件受理数为35万件,到2008年大幅上升到69万件。而员工罢工、跳楼自杀等事件的发生,频频向低就业质量的现状敲响了警钟。
  
  国际竞争力不足则是就业质量不高的另一个后果。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的是廉价而又素质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许多产品的出口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产品质量普遍不高、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比较突出,致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利润稀薄。商务部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利润率只有不到3%。
  
  以提高就业质量带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就业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又会抑制就业质量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将提高就业质量纳入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就业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首先,以提高就业质量为中心,实现包容性增长。就业质量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同步,部分劳动者未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出了偏差。实现包容性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实现就业公平、分配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全面的就业优先战略目标。这也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就业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大量廉价而又素质低下的劳动力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要实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不可想象的。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强的工作搜寻能力和获取更高工资收入的能力。同时,更高的素质也意味着更强的自主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此,应大力发展教育、就业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劳动者。
  
  再次,使国民收入分配向劳动者倾斜,改善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适当降低政府和企业所得的份额,增加向普通劳动者的分配比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真正实现藏富于民。企业也应抛弃依靠压低工人工资获取更高利润的做法,向科技和创新要效益。高度警惕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其着力点应该包括以缩小城乡差距为中心工作,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以消除城乡身份差别,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局面。完善劳动力市场,坚决遏制各种就业歧视现象,实现劳动者体面就业和保障就业公平。
  
  最后,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将社会保障打造成全体公民的“安全网”。努力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社会保障的不公平现象,关注社会保障跨地区转移、重复保险等新问题。针对社保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努力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社保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可以考虑将更多的国企股权划拨社保基金,或直接将国企利润注入社保基金,遏制资金缺口日益扩大的势头。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 788365.com 鄂ICP备14007005号-1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清源门1号区委大院 邮编:438000 电话(传真):0713-8351840
网站制作及维护:湖北仁瑞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13337408886 QQ:396821777